中国大陆为什么一定要早日和台湾统一?


                                                                               同俊子

      毫无疑问,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的心头伤口,一直流血的伤口。在扎著台独的头巾的游行队伍漫过来的时候,在台北的政客和报纸在谣言和喧嚣中自鸣得意的时候,这伤口是在盐海中浸透著,让你回想自己屈辱羞耻的长夜还没有尽头。

    无疑问,台湾是美国人的大棋盘上的一颗棋,一只马前卒,站在界河的最前沿。目前这大棋盘上,右侧在调兵征战--美国人在反恐,所以左方偃旗息鼓--中美关系现在甚至好于风平浪静。虽然中国还是那个“撞机”时候的中国,美国人却开始使用“我们的中国朋友”的字眼了。与之相配合,现在西方的电视上再也看不到赤色中国的威胁和麻烦的报导了,原来不断播放的长安街上的火光,现在被萨达姆·侯赛因面无表情地朝天开枪的姿势代替了。但是,只有对“美国利益”和美国的“使命感”不了解的人,才会对这平静的“朋友”关系抱有真情实意的寄托。

  同样毫无疑问,美国对中国的软硬两手战略没有变化。遏制和交往,目前对美国是合理及唯一可行的道路。在这个前提下,台湾的棋子地位,没有变化的可能性。美国的防范需要,就是台湾卒子一要听话,二要强大。台湾要服从美国的大局,要保持站姿,要在需要的时候能顶用。所以美国要给台湾输血,不能让它自卑自弃自乱。军事上不用说了,经济上美台的联系紧密也是不言而喻的,将台湾看作“第五十一州”的谈言,并非只是某一方的三、两个人的酒后诗兴。

  所以,在美国摆的棋盘上,山姆盯著坐在对面的中国,再看看河这边的自己人台湾,显得踌躇满志,潇洒自如。既不能让台湾随便过河和中国大陆交火,也不能让它们统一,这是基本的战略需要,对美国对每个人再清楚不过了。

  在美国的棋盘的另一边,中国大陆,自然希望台湾是自己的,成为自己的战略要地。所以和美国的战略博弈而求发展壮大的一个必要前提是台湾的回归,统一既是目标也是手段,是和美国的兵家必争之处,中国越早统一越好。这是人们一直的思路。

  应该指出,相当一段时间里中国大陆的台湾政策的困境,正来自于这个思路。中国大陆如果在无力迅速统一的情况下寻求迅速统一,把转变台湾成自己的力量作为其他政策和战略进退的前提,只能使自己在美国棋盘上不断穷于应付陷入被动。所以,我们需要新的思路来突破被动。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美国凭借台湾所获得的战略优势和储备,也可以成为它的弱点或包袱,这就是新的思路的根据。高明的棋手可以接过对手的下法反客为主,借用对手的棋子搭山开路来获得优势,让对方的棋子成为它自己的障碍或者对手的通道。

  其实,现在的台海形势,已经在向这个方向发展著。

  美国软硬两手战略,和对台湾作用的盘算,都是清楚的,但软硬两手之间如何相辅相成,和台湾如何为未来做好准备等等更关键的问题,则是不清楚的,这也是不可能清楚的。接触、交往的政策如何能做到帮助遏制的目的,而遏制的手段如何能将交往的作用规范在美国的利益之中,又不削弱交往的正面效益?答案是美国人很难做到。美国的两只手,长期给人的印象是不属于一个身体,且不说是在互搏的话。历史上美国从来没有把这两手玩到相互配合的完美境地,接受美元的国家常常是最恨美国的,这主要是硬的一手总是更代表美国利益的原因。在对华政策上,大家都看到了,美国的硬手腕不但从来没有让人信服,而且还使另一手上的红胡萝卜变成了和大棒一样的铁青色。

   其实在美国的这盘棋上,最关键的,美国担心的最根本的源由,是中国的国力的壮大。然而,正在这一根本点上,美国有其不可解脱的困境和焦虑,因为它的软硬两手战略对此没有什么作用。这不仅是一个策略配合的技巧问题,因为在美国欲望和目的中,有著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这矛盾源自美国的这个战略的出发点本身和美国本质之中。首先,几年前我曾说过,美国遏制中国的不成功的原因,和它之所以要遏制中国的原因,两者是同一的一个:扩大化的“美国利益”。美国的思路是,以往的历史说明,任何大国的兴起,必然要引起世界势力的重组、挑战现存霸主;对现在这个享有独一无二的“领导”地位的美国,这就代表著直接的利益冲突,所以美国需要遏制这新的对手的生长;而恰恰由于这遏制又只是美国自己霸权利益的需要,所以美国不可能要求世界各国联合起来保护美国的私利,遏制中国,所以美国的遏制要失败。这一点在欧洲和世界对美国的单边主义抗议四起的今天,已经是妇孺皆知了。

   其次,美国要遏制世界范围的竞争对手的欲望,本质上来自于资本的帝国式扩张和垄断的愿望,然而又正由于资本主义本身的基本原则,又使得这样的遏制不能成功。资本、人力和生产向能获得最大利润的地方流动,这是天经地义的资本主义;所以美国要遏制,不但不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指挥企业的资本反向流动,而且最终是要遏制自己。这一点,在全球化和世界各国不会听从美国指挥的现实里,显得更为明确。

  这是我们回头再看台湾问题的大前提。是的,美国正在保存和扶持台湾作为遏制中国大陆的棋子,但是台湾现在不但没有起到遏制大陆经济发展的作用,反而成为大陆的助力,成为资本、技术和市场扩展的渠道。从这一角度讲,作为美国战略储备的台湾,对美国的遏制中国的目的,已经有沉重和反作用的迹象了。

  有的美国人现在已经指出,所谓台湾的安全,更关键的在于它的经济。但是现在台湾正陷在和不和大陆经济结合都会“边缘化”的两难之中。不管台湾当局怎么说怎么做,台湾经济正在漂向大陆。最麻烦的是,这把美国的对台湾的帮助和扶持也浪费掉了,台湾成了大陆通向美国道路上的陈仓。只看一个现象就能说明问题:现在典型的、正在健康发展中的台湾经济模式,是“台湾接单,大陆出货”,也就是台湾在美国接单,使用美国自由经济和盟友政策所给予的一切好处,然后在大陆生产,美国本来帮的是台湾经济,但最后收益的是大陆。美国的遏制,即使要强行命令,其整齐划一的难度也大大增加,为的就是“自己人”台湾也在那里。现在美国和台独的困难,就是如何能使台湾经济繁荣,使之有钱卖军火,继续独于大陆,而又保证从这努力中实际得益的没有大陆。很明显,当三十万台湾居民住在上海的时候,这是很困难的保证。

  美国《商业周刊》2002年12月9日文章“大中华”开头就这样说:

“10年前,张江镇当地的农民对上海市政府为什么决定将地铁2号线穿过黄浦江延伸到他们那里还感到十分困惑。那时候,张江镇有的还只是大片的稻田和鱼虾乱蹦的沟渠。不仅是当地农民,当时有许多电子专家也对官方预言这一地区将变成一个代表目前最先进科技水平的半导体工厂云集的高科技园区感到荒唐可笑。因为当时最有可能来此投资的是中国台湾的大型芯片制造商,然而台湾当局严格禁止这些电子厂商把最尖端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转移到大陆。

然而,这一预言现在正以惊人的速度变成现实。去年,主要由原台湾芯片工厂高层管理人员领导的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SMIC)在张江投资15亿美元建立了一个硅晶片加工工厂。目前,该公司准备扩大生产规模,再建一个晶片加工工厂。紧跟中芯国际的投资脚步,台湾电子产业界大亨王永庆旗下的一个合资子公司也已经在这里开设了先进的芯片制造工厂。世界领先的外包芯片制造企业--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积电TSM)也计划在张江建立一个芯片工厂。目前,在张江工业园区方圆9.7平方英里的土地上,已经集中了70家拥生产工厂的电子公司,不仅如此,像美国太阳微系统公司、韩国LG公司和日本索尼公司这样的跨国电子巨头还在张江工业园区内设置了研究实验室。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很快也要在这里建一个拥有400多名研究人员的实验室。确实,关于张江总有一天会成为台湾著名的新竹科技园区的竞争对手的预言似乎不再让人觉得荒唐。”

“张江只是中国这次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整合行动的一个焦点,这一经济整合运动的深远意义可以同欧洲以及北美经济的融合相媲美。‘大中华’的概念是自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当时,北京开始改革开放不久,香港厂商纷纷涌入中国大陆南部沿海地区,后来,台湾制造商们也纷至沓来。但是,在过去一年里,随著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所构成的‘大中华经济圈’的产业融合正以极高的速度渗入中国大陆的内陆地区。”

文章意识到了这种融合的意义是“使多变的、冲突频仍的海峡两岸关系的政治似乎变成次要的事物。”它引述说:“‘目前,大陆对台湾的总政策是充满了自信和耐心’,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的执行主任王永(音)说道:‘我们应当让经济融合的力量在决定海峡两岸关系的轮廓时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章指出:“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说明大中华经济的快速融合:

在过去两年里,到大陆正式居住的台湾人数量从30万增加到50万。而且据估计,实际人数可能大大高出50万。此外,数千名台湾学生在大陆攻读学位,而不是去美国大学留学。

今年,大陆将超过美国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在今后的一两年里,如果还向两岸能实现‘三通’,建立直接的海运和航空联系的话,海峡两岸的贸易额还会有大幅的增加。中国大陆已经超过台湾成为世界信息技术产品的第三大制造产地。但是,台湾公司占据了信息技术产品70%的产量,这使得很大一部份产品的利润都流向了这些台湾公司。中国大陆的台式电脑、光盘和液晶显示器的产量也超过了中国台湾。在中国大陆生产的台湾笔记本电脑份额也已经从2001年初的7%跃升到目前的30%。”

文章指出了“台湾人在中国大陆复制他们的高科技帝国”的趋势的必然性:“‘政治关系可能影响两岸经济融合的速度’,宏基(上其下石)董事长施正荣如是说道:‘但是,经济领域的融合却是不可阻挡的。’”“中国大陆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引起了台湾的元件工业向大陆的大量转移。‘广东省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元件供应基地’,台湾启基公司的总经理杰夫·曹说。里昂证券新兴市场公司驻北京的经济学家安迪·罗斯曼评价指出,仅在两年前,在中国南方的台资公司使用的元件80%以上要从台湾岛内运来,而如今超过一半的元件已经实现了本地化,不仅如此,这一比例还在不断的快速扩大中。即便是那些频繁造访这一地区的海外公司管理人员也常常为中国大陆的发展速度感到异常惊讶。詹姆斯·E·萨舍曼是承包制造业巨头伟创力国际有限公司的市场部主管,在近期访问了公司设在深圳的工厂后表示,他曾向公司员工询问能否在当地购买一种电缆。人们告诉他,现在仅在附近地区就能找到300家这种电缆的供应商。‘在这里我遇到的都是和我在台湾时相同的面孔’,他即惊奇又感叹地说道,‘而他们的朋友和合作夥伴也都在这里。’”

最后,文章作出了最自然而然的结论和展望:

“随著有越来越多的台湾、香港和中国大陆人一起生活、一起工作甚至一起学习,他们会越来越把自己看成是属于一个整体的一部份。显然,这种态度在选择到大陆高等学府学习的台湾学生中是非常明显的。在上海复旦大学攻读法学硕士学位的28岁台湾学生王纪康(音)表示,他之所以决定不去美国大学而是选择到大陆高校学习,是因为中国大陆有著更加光明的前景。他表示,他的大多数台湾学生都有同感。‘如果离开大陆,台湾不会有经济前景’,他坦言道。而在台湾和香港的帮助下,中国大陆的也会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如果中国大陆、香港、台湾能够通力合作,互相补充,‘大中华’经济圈的美好未来也将日益成形,展现在人们面前。”

  这个趋势对美国的遏制战略打算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如果美国为了保持这个棋子而让它源源不断地从美国输血话,那么美国的这些粮草许多都源源不断地被运到了大陆。所以,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大陆成长的努力,正在以这样的方式,给大陆的成长浇水施肥。这是最有讽刺意味的恶梦。

  台湾成为大陆的正面的帮手不仅仅是这一个方面的。很明显,台湾这个伤口,也是中国励精图治的动力。二十纪九十年代以来,前苏联的解体和后来的困境,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败,和台湾独立的威胁,是中国政局趋于稳定的三大外部因素。这三大因素,一方面形成了对中共的压力,使得其虽然不是民主制,但还是受到了很大的牵制,所以中共在存亡关头,讲求内部团结,下决心改革开发。相应地,中国大陆的思想界,从过去的对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的关系、道路以及对美国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中退了出来,在经济优先的问题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认同,空谈和泛政治化的激情已经过去了。再就是民间,问题、努力、抗议、斗争、解决,都围绕著经济和生活本身而形成、展开。虽然问题依然堆集如山,几乎没有人再提议把一切推倒重来的方案了。

  所以台湾问题,不仅对中共形成了压力,也对它形成了促进,不仅是中国的痛,也是中国的推动。中国民间居然有“航空母舰热”、“歼十热”等等军备呼声,代表的社会和精神内容很重要很深远,而其线索可以从台湾身上找。没有台湾,中国大陆还不会有这样的发愤图强的动力,还不会这样紧迫地感到要把自己的军备提升到和大国相应的地位上来。所以台湾,在多方面的意义上,是中国走向富强路上的一个重要的正面因素。

由此可见,台湾,从美国的棋变成中国大陆的棋,或者说中国人自己的棋的可能性,已经显露出来了。台湾甚至比美国其他盟友还能更有效地帮助中国大陆发展壮大。这恰恰来自于台湾现在是美国的棋子的地位。想想看,如果台湾是大陆的海南省,那么它能自由地在美国得到资金、经验、技术吗?这些资金、技术流入到中国大陆还会这么容易吗?目前这样的日子长一天,中国大陆的发展就多得益一天,所以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台湾早日回归大陆呢?它“在党外比在党内好”呢。

换一个角度,加上耐心,我们可以成为高明的棋手,天地将霍然开朗。随著时间的推移,美国不得不放弃这个“吃里扒外”的棋子的可能性将越来越真实。到“瓜熟”的时候,虽然台独原教旨主义者依然会顽抗,完全的平和过程的可能性依然不高,但最后水到时,再加上几锄头的人工,渠还是会成的。


《西线观察》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