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战略迥异的根源[转帖]


东西方战略迥异的根源(上)――地理
 

战略是一种观念,当然也是一种文化。就如思想是以人脑为其源头。某人若能创造出特殊的思想,则就能成为所谓的思想家。但思想家并非个体的形式所能表现,能创造思想的根源是也是来源于其民族的智慧,社会经验的积累。:RxAV+

如果把文化视为历史现象的一部分,则也就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文化,东西方文化的大相径庭,根源是什么?而为什么历史选择会东方人的内涵,与西方人的奔放,本文的目的也是为了寻求这两者之间的历史差异,也是站在思想深处,着重论述东西方战略文化的不同之处,寻求中国未来富强之道路。 
所谓战略文化,就是国家在运用战略手段来实现国家战略目的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持久性,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取向与习惯的行为模式。。

从世界历史上看,游牧文明与海洋文明往往表现出扩张,尚武的战略文化倾向,而农耕文明则往往表现出内向,平和的战略文化倾向。。。。游牧文明的基本特点,是在空间上的流动性。每当冬季来临,草枯水干之际,或者是大规模的旱灾,雪灾的时候,游牧民族就要本能的迁移,这也是游牧民族战争动力所在。。。。而同样,海洋文明也正是由于本身资源的匮乏,而不断的开拓殖民地。。。。寻求贸易的往来,从而积累财富。。

一.可见地缘环境是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西方文明发源在地中海与爱琴海,亚得利亚海之间。。。。在这一地缘环境内,先后出现了希腊,罗马,拜占庭等等政权,也正是这一地缘环境孕育了西方的海权战略文化,近代的大英帝国如此,美国也是如此,就连莫斯科大公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大陆国家,也十分重视海洋上的发展,用彼得一世的话说:“只有陆军的君主是只有一直手的人,而同时拥有海军的才能成为两手具全的人。”(所以在战略文化根基上,俄罗斯这个民族,既有游牧文明的扩张性,也有海洋文明的进取心,这和以后的日本帝国如出一辙)
中国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黄河,长江)总体上看,这是一片内部的有较强大回旋余地,而对外又相对封闭的“次大陆”。。。。地理跨度大,维护内部的统一,也就占据了历代王朝的精力,与大部分资源。。。。所以战略的重心也就自然放在内部整合,而非对外扩张上。然而北方游牧民族的强大压力,使得中原王朝的军事重心无法南移,自然也就无法发展出独立的海洋文明。。。。中国文明并不是像其他大多数文明那样经历了漫长的游牧,游耕,半游耕,时代才进入定局农业阶段的。相反中国文明是从采集经济直接过渡到定局农业阶段的,这是中国文明的一大特点,中国文明的早熟,应该感谢给予我们这片繁衍生息的大地。。。。(在先秦时期,没有掌握铁器等生产工具之前的中原农耕文明,为何能发展的如此之快?主要有两点:一是黄河流域土质松软,便于使用石器耕作,而天灾人祸,又必须发展合作式的生产关系)希腊,罗马文明所诞生的自然条件,与黄河流域相比有着巨大差异。希腊半岛是一个多山地区,只有不多的平原地区适于种植作物,大规模的定局文明,则是公元前900年~800年的事情了。(这一时期,正是因为希腊人掌握了铁器生产工具,才由此进入了农业定局时代,所以西方文明对于技术如此看重,并非偶然)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占据独立的城邦,才能保证农牧的耕种,(而城邦的建立也是在为数不多的平原上的据点)所以西方战略文化的本身就是争夺资源的战争。。。。而中国战略文化的特点就是为了掌握统一的权利,而进行的内战。。
东西方战略文化的不同也正是由于地缘环境的不同,才导致了思想上的迥异。这也是我所要谈到的下一点.]

东西方战略迥异的根源(中)――思想上的变革,逐渐形成

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中西方文明发展道路上的巨大差异。————普遍王权的缺乏还是发达。
中国较早形成了普遍的王权意识,这使得区域性的统一意识很早就成为了中国历史的主流。而西方文明早期是不可能有普遍王权意识的。希腊包括此后的罗马文明,只能发展出相互独立又相互排斥的城邦体系。这从而又为后来的西方外交理论,打下了基础(现实主义派,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西方各自独立的城邦,为了自身的生存,产生了各自不同的精神力量,(不同宗教的形成,使人们不知道自己所信奉的神,与其他民族信奉的神,到底那个更有分量,但又必须承认其他神的存在)弱肉强食的意识形态又造成了宗教冲突的必然。。。。可以说,“政治地理”这个概念在西方的历史中根深蒂固,以至于后来的地缘政治,现实主义学派,也是依靠以上的“城邦体系法则”建立的―――城邦体系虽然瓦解,但基因仍被保留下来,古代有罗马帝国,中世纪有法兰克帝国,拜占庭帝国,乃至于近代的“神圣罗马帝国”,但在以分裂为政治地理的西方世界中,几乎所有的帝国基础都是不稳固的,一旦崩溃也就难以再生。

我们不难想象,西方为了在生存争夺中取得胜利,自然会弱化国家内部矛盾,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不同国家的冲突中,以求得自保。。。。谈古论今,美国的对内多元化,对外普世的“双重标准”也就不难理解了。。。。

民族的排他性,在西方思维中尤为突出,用康德的话说这就是“相互仇恨和战争的借口”西方人维护和平的主要原因,也仅仅是因为恐惧战争所带来的毁灭,《威斯戈里亚》条约的最终建立,也是在这一基础之上的。也正如李德.哈特所言战争是为了更持久的和平
与西方不同的是,在中国,单一最高权利的意识,则从原始社会末期就十分发达。从历史上就可以看出,中国原始社会的战争,大多都是围绕着对最高权利的争夺而展开的―――也就是“为帝而争”。尧舜禹的“禅让”也仅仅是意味着最高权利以相对和平的方式的移交。【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种普遍王权的争霸观念,在中国历史上不断重演,从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是围绕着自己本身而建立,对于其他民族的称呼为“夷”就可体会到中国人对其他民族的不屑一顾。
几千年来中国的地位从无受到挑战,即使是游牧民族的入侵,到了最后,也演变为对于中原王权的争夺,当然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分裂的时期,但在统治意识形态方面,这些时期并没有什么心意,也没有促使新领袖改变逻辑方式,他们心中仍然是统一的帝国。正如罗贯中所言“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所以中国王权文明从未消失,统一的思想根深蒂固。。。。

中西方文明形成的不同特点,也必然使得中西方思想上的迥异开始形成。。。。中国战略的思想认为,挑战来自于内部,主要威胁不是来自于外力入侵,而内部瓦解更为恐惧。西方则认为,挑战主要来自于外部,因而西方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竞争中的生存。。。。
我们看西方的国际政治理论,这种倾向(现实主义派)尤为明显,摩跟索的《国家的政治》修息底德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乃至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等等。。。。
而中国历史上千年以来,对于外部威胁似乎看的不太严重,进而中国注重于“内耗”与融合。。。道德力量体现的就很明显!

二.必须重视儒教的作用与伟大
儒教的形成始于西周末年,进而西周的思想家对于商的灭亡有深刻的体会,道义,道德的力量成为审视“天命”的标准。。。从而自战国时代以来,致清朝灭亡之后,中国重道的思维从未改变。。。。厚德载物也一直是现今中国人的行为基准。

东西方战略迥异的根源(下)――文人,军人
儒家的道德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军事战略的发展。出于“对战争的反感”,儒家相信一个拥有良好的秩序的国家不应该有一个军人阶级,尽管儒家也认为“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但军事毕竟对于儒家而言,是一种“边缘手段”。然而从当代来看,儒家的重德,也正是中国文明所最优秀的特点!(当然这是对于人类未来究竟要走向何方的后话)
与孔孟不同,荀子可以说是儒家的一门“偏枝”。。。在“德”与“力”之间的关系上,荀子的认识是最为深刻的,以现在的话解释“德”为上层建筑,“力”为用运手段。。。这未尝不是一种高瞻远瞩的哲学观点,对于当今的中国,尤为适用!(笔者不在多述,欢迎大家就此讨论)【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三.文制武功需要间得
从历史上看,从北宋开始,出于以文制武的思想已经是不可挽回的社会风气。重文轻武,强干弱枝。恰如其分的证明了,中国军事战略思想的“重内而轻外”的开始。

重文轻武”与“重农抑商”的结合,使中国的军事力量具有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发展背景。西方各国是“商业――军事国家”,一方面商业扩张向军事扩张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并且军事力量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反过来,军事扩张又促进了西方的商业发展,从而形成了“商业――军事国家”的互动关系。
这也就是所谓的亚当.斯密模式,与国家利益论的基础。。。。

与西方相比,中国的军事发展,显然没有这样一种动力,战争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毁灭,和资源的极大消耗,而并非是促进中国上千年的形成的农业发展的动力。。。。

另一方面,大一统王朝对于军事力量的理解,是一种官僚化的作风,(只要将军队垄断在自己手中,就能保证帝国的长治久安)实际上,中国的军事力量发展,多数处于在外力威胁下的被动反应!因而一旦外部压力减弱,也就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发展军事力量的需求!

这在明清时期尤为明显,明代的军队,在初期的时候有着相当的战斗力,然而随着太平日久,武备松弛。。。。以下两段引言,可以使我们有一个大致的感性认识眀正统,“手不习攻伐击刺之法,足不习坐作进退之宜,目不识旗帜之色,耳不闻金鼓之声”乾隆年间,乾隆检阅八旗时,竟然出现了这样的惊人场面―――“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如此一只军队!如同乌合之众,那里来的战斗力?任人宰割,如同鱼肉,也就不可避免了!

然而自中世纪以来,西方争战无数,出现了数次的军事革命。。。。1518世纪,西方先后完成了由冷兵器到热兵器的转变。。。。军事伟人层出不穷,军事思想不断完善。。。。大清朝的军队和这样一只身经百战的军队作战启有不败之理?(同样,13世纪蒙古西征所给予西方的震撼也是一样的,丝毫不比清朝看待西方军队差多少)

如果说,汉唐盛事是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儒家思想的缺陷,中原王朝的所谓“德”,固然反映了其优势文明的吸引力,而从另一个方面说,则是依靠其国力的强盛来支持的。。。【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结束语
中国崛起的同时,西方人会以西方的观点看待中国,而必然对中国的崛起心存戒律,西方在看待中国的同时,也把自身历史的经验强加于人,想当然的认为中国的崛起是对世界的争霸。
然而正如一位西方作者所言:“在过去的这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用西方的观点审视自己,结果证明了是大有裨益的。然而,在过去的几百年里,西方却从未真正从另一种文化的视角来考察自己。因此,中国认识历史经验,发展独特前景的继往开来的能力,对于西方也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也大大有利于帮助西方认识自己,从而推动实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文明的宏伟目标。”